承傳者與創新者——訪香港第二代企業家協會會長、梧州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梁嘉鏘先生
專欄:封面故事
發布日期:2019-09-17
閱讀量:4567
作者:華聲文化
收藏:


梁嘉鏘先生,香港第二代企業家協會會長、梧州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廣西社團總會副會長、中國僑商青委會會員、香港交通安全隊副總隊監、陜西省海外聯誼會理事、陜西省僑商會青委常委、惠州新動力社團會董、香港董事學會會員、香港青聯會會員、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公會會員、Joinmax Engineering Company Ltd.、Joinmax Display&Productions Ltd.、Joinmax (HK)Ltd.區域總監。
當第一代創業者年事漸高,家族企業就逐漸進入了傳承階段,如何傳承與創新,成為了家業繼承者所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當中,有人不務正業,成為了“敗二代”,也有人務實開拓,成為了“創二代”。香港第二代企業家協會會長、Joinmax Engineering Company Ltd.區域總監——梁嘉鏘屬于后者。他既享受著家業帶來的無限榮光,又承受著相應的巨大壓力;他既傳承父輩的精神財富,又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勇敢創新,歷經成敗,品嘗苦樂。今日的他,在商海的洗禮下愈加成熟、理性,對家族傳承、自身管理、社會責任有了更多想法,更另辟新路,希翼在未來的精心經營下帶領家業邁向新輝煌!
2019年5月11日,在香港演藝學院下沉式圓形演講廳,一場由創二會所舉辦的“貳想天開”年度大會,給參與者留下了無限啟發,這是一群“創二家”的思想碰撞,這是一場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探討。
梁嘉鏘先生出席政協會議時留影
梁嘉鏘先生,香港第二代企業家協會會長,該會簡稱“創二會”。對于該會成立的初衷,他是如此解釋的:“創,乃敢于創新,積極求變,是一種思維,一種方法;二是開拓新路,一種承傳,一種方向。創二會,是一個匯聚家業繼承者和創業家的協會。”2011年,他加入該會,與一批心中有抱負的青年人一道,求新求變,穩中求進。
梁嘉鏘先生與“創二會”全體成員成功籌辦了2019年“貳想天開”年度大會,圖為其與大會籌委會主席李之蓁小姐合影
“創二會萌芽于一批在珠三角設廠的港企二代,當時,他們在內地工作,定于每月第一個周五晚上聚餐,交流心得,互相學習,后來發展成了這個會。”兩年前,梁嘉鏘先生擔任創二會會長,在慢慢地探索之下,決定在原有每月定期聚會的基礎上,邀請演講嘉賓,設定演講主題,讓每次聚會的獲得感更強。同時,推出了該會每年的重頭戲——“貳想天開”年度大會,旨在分享企業接班人及創業者所面臨的挑戰與改變,所獲得的經驗與心得。該大會現已舉辦幾屆,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梁嘉鏘先生介紹,家族企業約占全球企業總數的90%,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但世界上僅有30%的家族企業成功由第一代傳承到第二代,傳承至第四代的只剩下3%,由此可見,傳與承成為了世界性的難題。
梁嘉鏘先生與中國EO商會華南區作交流分享
“傳承對于許多成功企業家來說是很重的任務,基于此,我們也希望更多來自不同行業、參與家族企業的年青人,能加入我們的分享會,將大家的經驗和正能量分享出去,對這個社會有正面的影響。”
“一個成功的人做什么都成功,一個失敗的人做什么都失敗。”父親的這句話,梁嘉鏘先生起初并未在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覺得父親的這句話日益顯現出其哲理的一面,于是開始以此鞭策自己。2010年左右,梁嘉鏘先生結束了在英國的留學深造,回到香港,加入了家族企業。二十多歲的他,開始正面迎接來自社會的磨礪。
梁嘉鏘先生與好友出席太興集團上市儀式
“我們家族主要是做電子零件,也投資了一些其他的產業。”擁有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公會會員資質的梁嘉鏘先生,當時參與了家族企業在內地的一個新項目,主要負責財務工作。沒想到這個項目因種種復雜的原因,令他差點身陷泥潭,“最煎熬的時候,幾天之內瘦了十幾磅。”所幸,有貴人及時出手相助,他最終全身以退,無恙地回到香港。
梁嘉鏘先生與何猷啟、鄧灝康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合影
這些往事給梁嘉鏘先生很好地上了一課,他進一步體會到經商的不易,慶幸的是他仍保持從商的熱情與初心。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曾說的那句話在時光的淘洗中愈發有道理,“一個成功的人做什么都成功,這說明成功是有跡可循的。人家能做到,我也可以。”沉下心去做事的梁嘉鏘先生,重新去審視手頭的工作,雖然有時的想法會與父親的意見相沖突,但他開始試著從父親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多了解交流,盡量跟著事態去走,再回頭檢討總結。”
“創二會”希望有更多不同行業、參與家族企業的年青人加入,分享經驗和正能量
慢慢地,秉承父親艱苦努力的拼搏精神的梁嘉鏘先生,視經商為挑戰,不覺當中有多辛苦,反而覺得當中有許多樂趣,以挑戰為樂。
“沒有哪一種方法是百分百對的,每個人的經驗和背景不一樣,但彼此可以參考,比如可從原有基礎上創新創造,走出一條新路。”這是梁嘉鏘先生所思考的。
梁嘉鏘先生等出席廣西梧州市在香港舉行的推介會,圖為與梧州市市長李杰云一行人留影
1991年,梁嘉鏘先生的父輩就與廣州中山大學合作開發LED業務,依托中山大學強大的研發實力,該公司致力于智能照明、健康照明及智能化節能的技術研究、產品制造和應用推廣,形成了為建筑亮化、公共照明、家居照明、信息發布等行業提供LED應用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近些年來,LED燈廣泛地運用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家居照明的LED燈的利潤較薄,所以我后來就慢慢轉至利潤比較可觀的LED外墻銷售及安裝。”在市場的開拓當中,梁嘉鏘先生經朋友啟發——既然自家具備制造生產能力,何不推出高質量LED顯示屏生產、租售、安裝、維修等一條龍服務?于是,在不斷地實踐和磨合中,他順利成立了三家公司,Joinmax Engineering Company Ltd.、Joinmax Display&Productions Ltd.、Joinmax (HK)Ltd.,側重于外墻照明(Facade Lighting)、LED顯示屏租賃與安裝、燈箱和數字面板三大塊。經過適應和引領市場,他成功闖入了這個領域的藍海。
梁嘉鏘先生在迪拜考察項目時留影
例如,以往的廣告燈箱都是內用夾子夾住廣告布,而梁嘉鏘先生不斷創新,為配合香港智能化城市的建設,引入了智能燈箱和數字面板,令廣告顯示出互動有趣的一面。“我們為食物環境安全署及食物安全中心做的‘安全食物齊來揀’廣告箱,透過廣告頁面的游戲,是可以領取到小禮品的;在彌敦道,我們也幫客戶做了一些能與巴士互動的智能廣告……可以說,針對客戶所需設計的廣告燈箱,以及我們提供的更高質量的LED廣告牌等,深得客戶們的喜愛,成功地在業界掀起了新潮流。”梁嘉鏘先生指出,不知從何時開始,“富二代”已變成了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實質上,我們擁有的是父輩努力留給我們的資源,希望大家既能承傳上一輩的精神,同時也好好地享受這份榮譽!”
近十年的商界生涯,梁嘉鏘先生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創業經,他說,創業一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二建議邊工作邊創業,這既可減輕經濟壓力,又有一條后路可退;三創業初始不要選擇大投資的項目,從小做起,以賺取經驗為主。這些對于意欲創業的年輕人而言是很好的指引。
梁嘉鏘先生與廣州同事們聚餐時歡樂合照
在社會工作方面,梁嘉鏘先生也是忙碌的。他認為,以參與社會工作的方式去認識更多的朋友,無疑能為自己找到更多志同道合、一起奮斗的人,大家的思想互相碰撞,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火花。因緣際會,他擔任梧州市政協委員,有見于梧州與廣東地理位置相近,留不住人才的局面,他即提議,建議當地借助天然優美的環境大力發展旅游業,將自身經濟發展起來,經濟好了,自然能留住人才。
梁嘉鏘先生專注于大廈LED戶外燈具生產及安裝,上圖為中國人壽(香港)及祥祺集團項目
身肩一份將家業發揚光大的使命,又懷抱成就一番事業的宏愿,這是一位承傳者與創新者所面臨的問題,但兩者不是矛盾的,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在原有的基礎上成長,就象是一棵竹子不斷拔高,最重要的是需要內動力,在獲得上一輩精神力量的同時自我成長。在這一點上,梁嘉鏘先生不斷尋找突破,以承傳者與創新者的角色踐行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