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香港,希望并支持香港持續穩定繁榮,是洪埠先生在做的事。原本,洪埠先生在香港長大,他記憶中的香港社會相對比較穩定和諧,比較有人情味,然而當他在2005年回港時,卻驚訝地發現,在各中小學歷史竟然不是必修課,“在我們中國內地及西方國家,本國的歷史絕對是必修課。”之后香港發生的非法“占中”等事件,令他深刻地感受到歷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幕,他呼吁:“非典時候,香港經濟低迷,房價樓價齊齊下跌,多虧了國家開放自由行,才使香港經濟得以快速復蘇;然后又遭遇了2008年金融風暴,也是國家在背后鼎力支持……香港今天的穩定繁榮,來之不易,我們更應好好地守護。”
洪埠先生隨香港福州社團聯會青委會出席香港菁英會“五·四運動”100周年菁英論壇“傳承創新 民族復興 青年責任”活動時留影他希望香港的教育能得到改變,將歷史納入必修課,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特別是近代史,俗話說,“以史鑒今”,只有了解自己國家的過去,才能更好地參與國家的現在和未來。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大平臺。在這一新形勢下,許多有識之士已積極走進大灣區尋求合作,獲得先機。對此,洪埠先生亦是十分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他認為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通車等,為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合作開啟了“加速度”。“許多香港年輕人希望創業,但在香港,人工、店租等高企,創業的壓力大,如果進入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創業,相對容易開始一些低成本的創業項目。”

洪埠先生2019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會議并前往上海參觀考察時留影他鼓勵香港年輕人放開眼界,拋開成見,試著用腳去丈量自己的國家,用心去感受國家的改變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地接納和參與。身在香港,心在香港,洪埠先生也希望身體力行為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出一份力,為家鄉與香港的共同發展履行搭橋人的責任。擔任福州政協委員會委員的他,以香港人的角度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希望香港的先進經驗和國際視野可以幫助到家鄉的建設;擔任香港福州社團聯會副秘書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會董等的他,發揮作為在港福建人的力量,聯絡鄉親,團結鄉親,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閩港兩地加強合作,共建共榮;擔任廣東省閩侯商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福建商會理事等的他,與商界同仁互相取經,抱團成長……“參與這些社團工作,令我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之外,找到了另一片天地,也跟隨各前輩和同仁們學到了許多,思維開闊,受益匪淺。”
洪埠先生出席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新界東分會慶國慶暨優秀義工表彰會,獲頒優秀義工證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洪埠先生因做工程的緣故,對建筑頗為了解,他認為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鄉鎮,都應該有意識地去保護古建筑。“古建筑是歷史的見證者,能反映當時社會面貌,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應當要予以保護。如果將所有古建筑拆除,一個城市失去了記憶,一個國家也將失去歷史,甚至失去文化內涵,沒有根,如何能根深葉茂?如何能傳承和發揚好我們的歷史文化、民族精神?所以,保護古建筑,留存城市記憶,守住我們歷史文化的根,意義非凡!”
洪埠先生出席深圳市福州商會“凝心聚力 揚帆遠航”第四屆理監事就職典禮并榮任常務副會長近期,洪埠先生參加了中國僑聯第四屆青年委員會“僑界青年走進上海”赴臨港參觀考察、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第四次委員大會等活動,進一步了解國家在支持華僑華人回國創業的優惠政策及內地城市的發展情況等等,感觸深刻。他說:“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中國這塊創業熱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外青年人前來圓夢,特別是,許多城市都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將當地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了經濟發展當中,更加奠定了我們國家成為未來經濟發展引擎的可能性。我們也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華人華僑青年有意回國發展,尋找機會。”

洪埠先生出席民政事務局丁酉年新春酒會

洪埠先生關注香港社會事務發展并支持愛國愛港人士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