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得益于香港得天獨厚的金融地位和自由氛圍
港交所成為內地企業海外上市最集中的地方
2024年更有政策支持內地行業龍頭赴港上市
時隔多年又一次創造了一輪港股IPO上市潮
周俊軒先生在處理相關法律方面有豐富經驗
十多年來助力多家內地企業實現上市的夢想
現在更借助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利好趨勢
實現事業晉級的同時也推動區域文化的共融
01
乘風而起 以聯營模式開啟事業
自從素有“法律界福布斯”之稱的《亞洲法律雜志》在題為《紅圈中的律師事務所》一文中提出了“紅圈”一詞后,中國隨之出現了與英國律師界“魔術圈”類似的概念,即將中國最頂級、在涉外業務方面具有領先地位的律所歸納為“紅圈所”。香港作為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舞臺,自然成為眾多“紅圈所”誕生、成長的樂土,如海問、方達、君合、中倫等等。它們的規模較大、業務多樣,人才濟濟,在法律界綻放奪目的光彩。
周俊軒先生在律師事務所開業時致歡迎辭
有趣的是,由于香港與內地屬于不同法系,所以“紅圈所”剛進入香港市場的時候,走的都是聯營模式的路線,比如通商律師事務所,它的香港分所正式命名為“周俊軒律師事務所與北京市通商律師事務所聯營”,可見周俊軒先生在創辦通商律師事務所香港分所時投入了多少心力,他對這份事業又寄托了多少希望。
周俊軒先生與夫人在律師事務所開業慶典時留影
“我在數年前以香港律師樓與北京方面聯營的形式創辦了這家律所,是當時在香港開設分所的7家‘紅圈所’之一。我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合作機會,對方也希望尋找具有國際背景的合伙人,最后大家經過多次協商,又明確了彼此都有愛國愛港的精神,終于實現了合作。”
周俊軒先生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發言
回憶創業時的場景,周俊軒先生難掩內心的激動,畢竟對于當時三十出頭的他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我在香港出生、成長,讀書時擔任過學校學生會的會長,也獲得過‘十大杰出學生’‘杰出少年’等殊榮,同時又兼顧社會工作。順利讀完高中后,我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后回香港再到港大讀了一年轉換課程,就加入了律師事務所。”可見,周俊軒先生早年的經歷是比較順利的,因此創業開始后,他感受到了以前少有的新奇和激情,于是把一腔熱情都投入其中。
周俊軒先生(左一)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合影
周俊軒先生先在上環租下一間辦公室,然后和夫人一起把律所辦了起來。除了僱傭秘書、拓展業務,他還兼顧給辦公室鋪設電線、連接電話線、清理衛生間等雜事。雖然每天都過得忙忙碌碌,但看著客人不斷把案子交給自己處理,看到律所不斷成長、規模逐漸變大,他就為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而感到幸福。
02
資歷深厚 專業領域中大放異彩
“創業之前,我曾任職美國普衡律師事務所及英國諾頓羅氏律師事務所的香港上市融資部,于2014-2015年被派到摩根士丹利亞洲內部法律部工作,主要負責摩根士丹利的國際資本市場及投資銀行部的項目。
周俊軒先生積極參與香港交易所及各大資本市場活動
期間做過一年法律顧問,經常接觸國際案例,所以在這個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創業前一年,我在內地工作了一段時間,熟知兩地在法律制度上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周俊軒先生發現不少內地企業都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來實現港股上市,此時的他創業時機已是水到渠成,“十多年來,我都在做資本市場方面的法律工作,和內地律所的合作也不在少數。同時我看到港股IPO的業務量在工作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就想自己也可以創辦律所,專門發展此類業務。”
周俊軒先生在法律界評選中屢獲獎項
大概在2018年前后,香港出現了一股內地頭部企業到香港上市的潮流,騰訊、小米、美團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在港交所舉行了敲鐘儀式,周俊軒先生亦抓住機遇、順勢而行,向合作的客戶提供建議,幫助對方彌補法律方面的漏缺,并且做好市場風險的應對準備。他還常與客戶一起到企業內考察,為推動其管理和運營更符合國際化而出謀獻策。
周俊軒先生(左三)出席北京綠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儀式時留影
周俊軒先生的專業服務,讓不少客戶實現了在港交所正式掛牌的愿望,他的知名度也隨著一件件案例的成功解決持續提高,隨之增加的是他的工作量、團隊、律所規模……如今,他擁有了六七十人的團隊,辦公室的面積也比以前擴大了不少;他的客戶包括中國和國際知名大型投資銀行及企業等,參與多個重要的項目;他的律所引起了《亞洲法律雜志》的關注,被評為“成長最快的律所”之一。
周俊軒先生在瀾滄古茶上市時敲鐘
2023年,周俊軒先生的律所獲得“年度中國律所香港辦公室大獎”的第一名,可見客戶們對他工作的肯定與信賴。有了這一成就,他對律所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根據相關統計,今年1-7月份,我所是眾多中資律師事務所的香港分所中完成香港上市項目的排名第1位;在所有香港律所中排名第4位,市場占有率達10%。這份工作不僅能為香港引入內地的優秀企業和人才,也能在中國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發揮香港人的作用,是難得可貴的機會。”
03
齊頭并進 事業與文化同步發展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日漸成熟,南下尋求發展的內地企業、北上開拓市場的香港人正日漸增多。
周俊軒先生與同事在公司合影
兩地法律的差異,或早或晚都是他們需要關注的話題。周俊軒先生預測,國家正在大力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既要塑造自由互通的區域環境,也要提高當地對外國人的吸引力,這都需要用法律去保障每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熟悉內地與香港法律的專業人士,是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急需的人才。
周俊軒先生在中秋節期間帶領同事探訪基層民眾
“與內地相比,香港的法律行業起步較早,整體架構較為完善,即使兩地法系不同,但也有不少值得內地同行參考、學習的地方。加上香港的法律人擁有國際視野,又積累了中國文化基礎,相信這些優勢都能讓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有所作為。”
周俊軒先生在母校喇沙書院舊生會積極舉辦交流活動
作為2021年第一批考取內地與香港共同認可的律師資格隊伍中的一員,周俊軒先生多年前就已享受在兩地執業的便利。他可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9個內地城市里的大部分法律工作,也可以在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在大灣區開辦律所時獲得優厚的待遇。
周俊軒先生出席助力湖北企業赴港上市專題研討會并合影
“按照規定,在香港從事律師工作滿了3年,就可以考取內地與香港共同認可的大灣區律師資格,這是一份難得又實用的憑證,可以給香港的法律工作者帶來很多發展機會。我正是較早獲得了這個資格,所以獲得數量眾多的內地客戶,現在每周都要到內地處理工作。”
周俊軒先生參加包裝物資并派發給基層有需要的人士
所謂順風而行,一日千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香港法律人帶來的助力顯而易見,若還有其他方面的加持,相信必能錦上添花。周俊軒先生建議,香港法律人在熟悉內地與香港雙方的法律之余,又能了解各自的文化,做到客觀全面評價兩地社會,就能在實際工作中把專業技能運用得得心應手。他亦常常向同事提議,有機會可以到北京、上海等地游歷,了解祖國各個省市的風俗,進而實現事業與文化的同步交流。
中秋節期間,周俊軒先生向基層派發月餅
“目前我所在全國擁有超過1000名法律人員,在香港團隊的擁有超過60人,亦在深圳有10名同事,在上海和杭州也各有六七名同事,他們和香港的律所打交道都很輕松,團隊相處得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下,內地與香港的關系將變得愈加水乳交融,其中更需要周俊軒先生這樣的熱心人士,不僅在業務上提供貼合兩地的服務,而且在文化方面產生共鳴與回響。
周俊軒先生的兩位女兒在他的影響下積極參加社會服務
接下來,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周俊軒先生將大力促進寧夏與香港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沿海國際都市的市民也能享用更多來自內陸的豐富產品:“我希望幫助更多內地企業走出國門,也希望香港的優勢可以在中外交流中得到體現。我將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實現這個理想。雖然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持之以恒,也能惠及社會和國家。”
周俊軒先生帶領通商龍舟隊在端午節期間參加赤柱龍舟比賽